牐
“要令国师相信,倒也并无不可能……”说到这里,万御医俨然比太后要洞悉得多,是以从此处的出谋划策完全靠他。半刻后,他便把他编造的谎言完整对太后说了一遍。
一则。国师夫人会为了国师的前途考虑不想再拖累他,二则,国师夫人之所以自愿是为了给国师积德,三则,“相思”剧毒的存在此消彼长,因治好病一定会伤害国师,国师夫人自己主动放弃治疗;瞒着他,是因为知道他的脾气,不希望他制止。
“这理由,完美极了。”太后点头称赞,“这第三点,最是重要,完全可以说明国师夫人为何自愿,也可以解释你为何不治她的病。”
是了,如此一来,他不仅不是“治了却治不好她”,也不是“因她病情太重而特意不救”,而是“因她和国师此消彼长而放弃救”,也便是说,凭他高超的医术原本还是可以治好她的,但是为了国师能活,国师夫人自己恳求放弃——这个相当完美的说法,当日万御医在洪瀚抒面前临时发挥没说到这么完美,却被后续放出民间的舆论填补得无缺,原因便在,后续这么多天的舆论都是太后放出来的。
“日后,国师会因这女子,得到皇上更多照顾和器重,他是要做大事的人,会因皇上的关系渐渐看淡,从而也会慢慢相信你的说辞。因为你编造的内容,天衣无缝,合情合理极了。”
万御医一想也是,终于展眉。于是他与太后当日的密谈,首先决定以“特意试药”来保住自己治人从不失手的声誉和地位,同时以“造福西夏万民”和“太后首肯”等等来获得皇上的继续信任和回护,然后再以“国师夫人自愿”来挡住可能引起有关医德的声誉污点,谎言堪称天衣无缝,非但皇上坚信不疑,劲敌难以捕风捉影,纵使是那洪瀚抒,情绪缓过来之后都会采信,没什么所谓缺德的后顾之忧了。先解近忧,再除远虑,轻重缓急,全然算计。
“可是,太后……适才微臣也提起,国师和国师夫人中了一种名为‘相思’的剧毒,此消彼长,是以他脾气暴躁得很,若然在问责之时发作癫狂,愤怒到什么理智都失去了,根本听不进这些解释……?”万御医提起了又一重顾虑来自阴阳锁。
“你也说‘相思’是一人死而立解,届时国师夫人已然死去,哪里来的阳锁发作?”太后却比他缜密得多,短短一句,消除了这最后一重顾虑,万御医恍然,如释重负。“不过,虽无阳锁发作。问责时国师可能还是会情绪失控、甚至发怒伤人。平日里,你只需尽量远离皇上即可,若实在难以避开,也定要竭力保护皇上不受害。”
“太后说得极是。但是以防万一,皇上和微臣都需要高手保护,这几日国师夫人可能就会毒发身亡。所以太后请出动中央侍卫军时刻布防。”万御医说罢,太后允了。他们都对中央侍卫军战力盲目相信,谁想到一万人都打不过一个洪瀚抒。当然他们也都以为,吟儿毒发就会死阴阳锁立刻就会解,却小觑了吟儿的生命力,吟儿偏偏没死,洪瀚抒杀人如麻。
牐
越是沽名钓誉的人越是在他的行业载誉,为了维护他众所周知的零错漏,而故意把不完美的想方设法编造成完美。
当“可行性”那么多方面终于都想通。万御医唯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与太后这么久的对话,都不曾涉及过半点真正的可行性,那就是,凤箫吟她不是死囚,你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你能用一个本不想试药的无辜试药最后还强说她自愿?
他心里其实一闪而过了这个考虑,可惜。良心总被利益蒙蔽,于是他想到过“凤箫吟不是死囚”却直接把它联系上了自己的医德而不是联系上凤箫吟她不该死;于是他当时罗列出的所有“可行性”。都只有关于害人之后的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谎言;他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妙法,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徒一错再错!
瀚抒、吟儿等人永远都不会想到。
原来,“试药”不是因为怕死、迫不得已才说出的真相,而是一早就想好的用以维护声名的说辞,维护其在皇帝。在宫廷,在这个国家的医术第一。
狡辩说吟儿出于自愿也不是万御医灵机一动临机应变,而是早就组织好的阻止医德受损的逻辑。
万御医最在乎名,其次才怕死,但也不是不怕死。所以他预算到瀚抒更怒,因此做足了准备,早就准备了吟儿自愿的整套故事,既保证了活着,又保证了品德,当然他觉得那话说出来瀚抒会相信,会息怒,会悲大于怒,从而被制伏,然后阴阳锁消失,然后作为一个成大事者,慢慢地想通,看淡。
对于某些人来说,名比命还重要,苏慕梓是这样,万御医在他的行业也是。
后续的那几日,他将错就错,真就对吟儿加大剂量试药。
十月十九事发当日,治疗不力被问责的情况万御医也看见了,瀚抒虽然气急败坏说要命,其实也没有真杀了他,而只是口口声声说他沽名钓誉,骂他是骗子之后瀚抒就收手了,瀚抒只是想转移痛苦胡乱归咎…万不想,这触到了万御医的不可触!万御医之所以和盘招供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在“狗屁医术”“沽名钓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