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下一辆由四匹马马车,车厢外面裹着金色丝绸布早已经等候在了山脚下,两位宫女恭敬的站在马车前,两位宦官打扮的人,正不时的望着山上下来的人。
一位宦官,名叫张让的,叫到:来了,来了,小王子到了。此时,所有前来迎接的人都肃然起敬。
小男孩见所有的人见到自己,都躬身作揖。
小男孩望着两位对自己恭敬的人,有些怯怯的后退了几步,史道人将小男孩牵到前面,对张让道:“张大人,愚民史自渺将小皇子归还于宫中,贫道的使命也完成了。”
宦官张让,赵忠向小男孩行了大礼,又向史道人深深的一鞠躬,便牵起小男孩的手,向着马车走去。
宫女抱起了小男孩,扶他就坐在高头大马的马车里,小男孩望着匍匐在地上向自己叩首的史道人,眼泪汩汩而流。
“师傅……师傅......和史候一块去皇宫里......”山谷间,回荡着小男孩稚嫩不舍的呼喊。
史道人并未起身,而是再次匍匐在地,向小男孩深深的磕了一个头,口中默念:贫道史子渺,祝福皇子陛下,鸿鹄大志。
张让赵忠一行,随即调转马头,向着京都宫廷走去,只留下依然匍匐在地的史道人,向着载走皇子的马车方向,长跪不起。
小刘辩从出生起,就寄养在史道人家中,对洛阳城市井民俗颇为生疏,马车驶过贫瘠的农田,干涸的河床,驶过朱雀门,向着皇宫驶去。
半路上,听到有儿童在路边嬉闹的声音,小刘辩好奇,掀开马车窗帘一角,见三四个小童拍着手,围着圈,唱着童谣:
王非王,侯非侯,千乘万骑上北邙
王非王,侯非侯,千乘万骑上北邙。
小刘辩尚年幼,不知何意,正纳闷,却见有侍卫上前抓着一个较小的孩子,用严厉的声音训斥道:哪家的野小孩,赶在皇子陛下面前唱这个歌,不要命了,什么王非王,侯非侯,王就是王,皇子就是皇子,以后再听到你们唱这些,一律格杀勿论。
小童见状,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一个年长点的小孩连忙求饶道:大人,小子以后再也不唱了。
此时,孩童的父母们围过来,求饶。
赵常侍居高临下,对着这帮顽童父母问道:“你们知道这马车里坐着的是谁吗?他就是陛下的皇长子刘辩。”
众人听了,立马下跪,唉声求饶。
赵常侍继续道:以后若要是再听到你们唱这歌,见者就杀,听明白了吗?
诺,听明白了。
马车绝尘而去,只留下扬起的一路黄色尘土。
过了上西门,金市,西宫,便到了北宫。
皇宫的奢华,与路过的洛阳城中的萧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宫里面是秋意浓浓,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牡丹花借着秋风,倒是旖旎了不少。
建章殿里,烛火通明,灵帝坐堂前,董太后坐其身旁,何皇后紧挨着董太后坐着,文武百官都静默的端坐两旁,大家都在静静的等待着五岁皇子,刘辩的到来。
“皇子刘辩到。”随着侍卫的通报,朝堂上开始骚动起来,大家也都想一探这位没见过面的皇子真容。何皇后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她清楚的记得,刘辩出生时的模样,圆圆的脸蛋,胖乎乎的手脚就像是一段藕,只是儿子尚未满月,就被送到了史道人家中去了。何皇后竭力搜寻着记忆中儿子的模样,她伸长了脖颈,眼睛一刻也不敢游离的看着大殿前方。
庄严肃穆的朝堂上,一位已经换了华服的小男孩,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了殿堂,他有些怯生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却见端坐在上的何皇后,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一下子走下朝堂,猛地将刘辩拥入怀中。
“辫儿,辫儿,你回来了,你真的回宫里了,让母后好好的瞧瞧。没变,还是圆圆的脸,只是只是瘦了点,长高了好多。辫儿,快,那是父王,快给父王磕头。”何皇后早已是泣不成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