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宫,(i,即“女人的城堡”之意),又称班迭斯雷寺,位于柬埔寨暹粒省,距著名的吴哥城约25公里,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被誉为“吴哥古迹中的明珠”。
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建于967年的罗真陀罗跋摩(dr)王朝,而于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jv)王朝完成。
该寺以朱色砂岩构成,充满精致的浮雕,有“吴哥艺术宝石”之称。规模与尺寸较其它吴哥古迹的建筑为小,一般认为即是“女人的城堡”之名称由来。
女王宫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称于世,是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和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i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据猜测是由女性修建和雕刻的。这也许是因为这里的雕刻太过精美,不像出于男性之手。
关于它的建造年代也有一些质疑,有学者认为这样高超的工艺远远超越了其他10世纪建筑的水平,而更像是13-14世纪的作品。
女王宫规模不大,但周围同样开挖护城河。现存的主体建筑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藏书室,所有外墙全部布满精美的雕刻。女王宫是第一座采用“原物归位”修复法成功的建筑,后来这一方法广泛应用到吴哥窟其他古迹的修复工作中。
小贴士:鉴于其极其鲜艳的色彩。女王宫最佳拍摄时间是上午9点到10点、下午4点到5点两个时段。
但上午的最佳时段总是挤满了旅行团,如果上午去提前1小时左右到达。晴朗的中午应该避开这里,在毫无遮蔽的红色砂岩建筑中穿行会感觉像在碳火上烤一样炎热。
据碑文所载。女王宫始建于公元967年,于吴哥王朝阇耶跋摩五世(公元968年~1001年在位)统治时期建成,原名“湿婆宫”,三座塔殿正中一座供奉的就是湿婆神。
女王宫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米,内外有3层红砂石砌成的围墙。从大门到中门约50米,大道两旁竖立着两排对称的2米多高的朱红石柱。第二道围墙正东有3个石拱门。中门两侧各有一根竹节状石柱和一根镂花石柱,上面是一个山形门眉。
刻有许多武士像,描述的是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第三道围墙正东也是3个拱门,中间拱门也有镂花门柱和双层山形门眉。拱门之间有两扇窗户。每扇窗上嵌有5根竹节状的窗棂。石门里是女王宫的中心部分,3座朱红色的钟形寺塔由一条巨大的石基连接在一起。
两面有对称的配殿,还有石台石屏,所有建筑都雕刻着各种图案和画饰。3座并列的寺塔建在1米多高的台基上,每座塔的东、南、北各有1门,门高仅有1.2米,门上有7头那迦蛇翘首警戒,所有朝圣者必须弯腰屈膝才能入内。
每个门前都有石雕守护神一对,两侧墙上都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身饰璎珞的仙女浮雕。这3座钟形寺塔中。中间一座最高,约10米,里面供奉着湿婆神。南面一座供奉的是梵天神,北面一座供奉的是毗湿奴神。
寺塔高5层,每层都饰有各种神鬼罗刹雕像,形态各异。塔基及两侧的神龛和门楼上,也是千姿百态的浮雕,内容大多是记载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御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在中间寺塔右侧的一座巨大的神龛上。完整地保留着一幅石雕“战象图”。
这幅图把当时高棉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再现在石壁上。寺塔各层门前都有一对守护狮石雕,右手持兵器。左手按在跪地的左膝盖上,右腿半蹲式。头部有的像猛兽,有的似鬼怪,外形彪悍勇猛,是婆罗门教三大神主的守卫者。
女王宫浮雕上的女神建成于公元967年的女王宫是当时吴哥唯一非国王所建的主要庙宇。它的建造者是罗真陀罗跋摩国王的一位。
根据奠基石的记载,yaj者也是一名慈善家,救助人民于病痛、冤屈或贫苦。庙宇的周围原来是一个名叫的市镇。
女王宫主要供奉印度教的湿婆神,原名tr—三重世界的主宰—即它供奉的主神湿婆。然而现在女王宫的建筑看来分为两部分:东西轴以南的部分供奉湿婆,而以北的建筑供奉毗湿奴。
庙宇现在的名字“女王宫”可能来自于建筑墙面装饰的精致浮雕及建筑规模的小巧。有人也猜测此名得自浮雕上的女神。
女王宫建筑布局整齐、和谐,造型奇特,自成一格。整座宫殿以及围墙全部用朱红沙石砌成,有的石块重达数吨。
整个建筑奇巧别致。关于女王宫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它是女人建造的,因为每块石头都雕有玲珑剔透的各种花纹图案,每尊石雕像的造型都十分巧妙逼真,只有心灵手巧的女子才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另一种说法是,这是一座后妃居住的宫殿。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在远离吴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宫殿,为在战争期间藏匿后宫佳丽。
女王宫于11世纪被进一步扩建和改造。在某种程度上国王主宰了改造工程;根据一段12世纪的铭文记载,女王宫被赐予僧侣ddita并供奉湿婆。
直至1914年女王宫才被西方人发现。1923年法国作家马尔罗从女王宫偷走了四件女神像,案件轰动一时。马尔罗很快被逮捕,失窃的女神像也随即被送回柬埔寨。
此事件激起了人们对女王宫的兴趣,随后清理了女王宫的建筑,在1930年代对女王宫的修复中原物归位法也首次在重大工程上派上用场。人们起初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