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约翰小瞧斯金奈上尉,实在是火箭筒这种东西没啥太大的技术含量。况且“巴祖卡”火箭筒名气虽然大,二战期间美军每个主力步兵师都装备超过500具,但它的缺点也是一大堆,想要超越它并不太难。
当天晚上,他就把自己关到了书房里,开始了自己的“抄袭”大计。首先,约翰仔细回忆了一下“巴祖卡”的各种缺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第一,“巴祖卡”的操作比较繁琐,需要两个人(发射手和装填手)配合才能使用。在战场上,多一个人就意味着被敌人发现和击中的几率至少增加了一倍。
而且在发射的时候,装填手需要先从专门的弹药携行具中取出火箭弹,抽出保险销,将火箭弹从火箭筒后部装填进膛,接着从火箭弹尾部取出导线并连接好。然后射手才能进行瞄准,扣动扳机产生电流,点燃火箭弹发动机,将弹体推出发射筒。这么繁琐的发射过程很容易就错过转瞬即逝的战机。
第二,“巴祖卡”有很大的尾焰和噪声,不利于火箭筒发射手的隐蔽。就算是后期的改进型,射手也需要先确保火箭筒后方无障碍物阻挡才可发射。因为火箭弹发射时,会向后喷出长达1米左右的高压燃气,一旦遇到障碍物就有可能折回,烧伤射手。
所以“巴祖卡”无法在工事内或其他类似的密闭环境下发射。这就给发射阵地的伪装造成了很大困难,发射手为了防止敌方反击,发射火箭弹后还需要迅速转移阵地。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巴祖卡”的威力、有效射程和精度都不是很理想。由于“巴祖卡”使用的是40等口径火箭弹,这种武器在初期打打四号坦克还没问题。但在战争后期面对虎式重型坦克的时候,就算发射手冒险靠近到30米距离之内也常常拿对方无可奈何。
而且由于火箭弹发动机的初速较低,其有效射程很短,甚至在100m内弹道就有明显弯曲。因此土兵们不得不冒着危险,尽量接近目标实施抵近射击。
约翰前世在看美剧《兄弟连》的时候,就对f连的哈利中尉和那个叫麦格加斯的士兵冒着枪零弹雨跪在空旷的草地上,用“巴祖卡”近距离攻击一辆德国坦克的情景印象深刻。
当时他就想,这两个人能够不被干掉,简直就是生命的奇迹。就连巴顿将军都曾在给同事的信中表示:“巴祖卡的作用并不是去击毁坦克,而是让步兵不被坦克随意欺凌的最后手段。”
相比之下,约翰觉得自己仿制“巴祖卡”还不如模仿德国人的“铁拳”或者苏联人的rpg2。至少这两款都是用火药推进的无后坐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连电池点火系统和火箭发动机都不需要。
当年德国人从战场上拣了几具“巴祖卡”火箭筒后,转过头就开发出了更便捷、更便宜、威力更大的一次性反坦克武器“铁拳”。二战后期,德国人在物资供应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也能一个月生产30万枚“铁拳”,可见其制造难度低到什么程度。
而且“铁拳”虽然制造工艺极为简单,但威力却丝毫也不简单,甚至远超美国的“巴祖卡”火箭筒。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创新性地使用了150的超口径战斗部,破甲威力比“巴祖卡”使用的40火箭弹强多了。
无论是在东线还是在西线,盟军的装甲部队都吃够了“铁拳”的苦头。在缺乏强大步兵掩护的情况下,盟军坦克接近遮蔽物时,都变得极其谨慎小心。甚至出现过一个坦克连,被一支装备了“铁拳”的德军小分队阻挡将近4个小时的情况。
苏联人光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就被“铁拳”击毁了数百辆t-34/76、t-34/85型坦克和装甲车。以至于战后,他们就立刻根据“铁拳”的设计,研发出了rpg系列火箭筒。
从威力上来说,约翰只要仿制“铁拳100型”就足够了。这个年代还没有哪种坦克能抵挡得住它的攻击,就连德国人自己的虎王坦克也不行。
但是“铁拳100”这种长得像根大蘑菇的丑陋武器明显不符合美军的“审美”标准。没错,美国陆军在选择武器时并不总是只看威力,有时候还是要“看脸”的。
况且“铁拳”的技术含量也太低了,明显买不上价。美国可比二战中后期的德国纳粹要财大气粗的多。不一定能看上“铁拳”这种简陋的应急武器。
最终,约翰把仿制的目标定在了苏联1961年开始量产的rpg7火箭筒上。原因很简单,他对这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反坦克武器的熟悉程度远超“巴祖卡”和“铁拳”,就连一些具体的技术参数他都能记得起来。
无他,rpg7这款“万能轰天雷”实在太有名了,与ak47和中国的63式107火箭炮一起被后世的军迷们并称为“穷人三宝”。一直到下个世纪,新闻中仍然会经常出现各种**武装扛着廉价的rpg7作战的画面。
虽然那时,它的威力已经不足以对付装备了主动装甲的新型主战坦克,但在城市巷战中,打装甲车辆、土木工事还是小菜一碟。
在1993年的摩加迪沙,一帮索马里的黑叔叔用苏联人淘汰的rpg7揍下了美国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两架黑鹰武装直升机。
在2005年的“红翼行动”中,阿富汗游击队再次用rpg7干掉了一架美国海豹突击队的支奴干运输机,完全无视它的装甲和导弹干扰系统。
这两个真实战例后来都被改编成了好莱坞大片,美国大兵在战场上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