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有暗下来,街上的花灯还没有点上,一行人只在路上随便逛逛,街道两旁有不少卖小吃的小贩,赵河拉着杨秦的袖子眼巴巴的望着,也不说要吃。杨秦也没吃过这富有古代特色的小吃,之前在镇子上干活想不到买这些吃的,也有些馋。
直接朝赵亦要了铜钱,买了几个饼,又买了两根糖葫芦,杨自清本想付钱,被赵亦截了个胡。杨秦自然而然的把刚才要过来的铜钱塞到自己兜里。
一大一小两人吃得满嘴酱汁,赵芊芸满脸鄙视,郑晓瑶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杨秦挺喜欢赵晓瑶,却也不觉得尴尬。举着没吃得糖葫芦问道:“你要吃么。”郑晓瑶红着脸摇了摇头。
至于杨自清期待的眼神,他什么都没有看到,
清水镇的花灯很漂亮,前世杨秦一直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关键那时候也没这种气氛。街道的花灯摆的很整齐,每家铺子门前都会挂两个属于自家的花灯,路上有的小孩一只手牵着父亲或母亲,另一只手会提着一个动物形象的灯笼,而女孩子提着花型的比较多,或者一个较小的小动物。
不远处有一个小摊,周围围着一大堆书生。杨自清身边那个叫三术的小厮告诉他们,那个摊主每年元宵都会来摆摊,只需一文钱便可去猜灯谜,若正确,可以挑走任意一盏看中的花灯,并且摊上的花灯是不卖的。
杨秦对这种游戏是不感兴趣的,杨自清拉着他走到摊子边上。怪不得围了这么多人,放眼望去,这里花灯的做工最是精巧,不少女孩蹲在一边羡慕的观看。可惜摊主只猜不卖,这就成就了一些书生的爱美之心。
身侧有一道令人不舒服的目光,回头一看就看见赵成宝站在一群人中间,身边不缺少莺莺燕燕,不过那些人的打扮却有些过于暴露,杨秦想到这个时代有一个特殊的产物,被称为男人的天堂。
赵瑾玉脸色不太好,也没有上去打招呼,赵成宝鄙视的看了他们一眼,搂着身旁一位姑娘就准备离开,不过那姑娘却有些不太乐意,一直盯着摊位上的那盏莲花灯看。赵成宝安慰了好一会才离开。
杨秦走到赵亦身边,笑眯眯的说道:“不知道你那些工钱能够这位小叔叔几天的花销。”
赵亦脸色变都没变,杨秦有些无趣,挑拨离间什么的果然不适合自己。
这期间,杨自清已经赢得了一盏做成白狐狸的灯笼,惟妙惟肖,兴匆匆的就塞到了杨秦手中。杨秦很顺手的接了过来,随手就送给了赵河。杨自清也不生气。
见郑晓瑶也盯着那盏莲花灯看,便走上前想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谁知摊主说这盏灯是自己夫人做的,只有对上他夫人出的对子才能拿走。
摊主拿出一张红纸,上书:蹦不起,跳不高,百般感慨,徒增无奈,庸人自扰,何以释怀。
怪不得这么多人不选择拿走这盏看上去最复杂精致的莲花灯。杨秦很自觉的认输,猜个谜语什么的自己还能装装,也就那些套路,对对子这么有文化的事,他自认为是一个粗人。
周围人见他主动认输也没觉得他技不如人,现在为止上去的人不少,对上的一个没有。
杨秦对不上,却能看懂对子,深深觉得这个摊主的媳妇是个才女,要知道就算有个秀才哥哥的赵芊芸,也只是认识几个字罢了,赵河会的都比她多。
说道赵芊芸,人家正深情的看着杨自清呢。
赵瑾玉和杨自清以为他喜欢,纷纷上前。赵亦像根木头桩子站在那里。赵河还在玩手里的灯笼,到底还是个孩子。
不愧是神童,赵瑾玉沉吟了一会开口:“立的直,行的正,彻夜思索,豁然开朗,君子坦荡,冷对浊世。”
杨自淸稍逊一筹,还在苦思冥想。
摊主也是个文化人,当场将这幅对子写下来,准备将莲花灯递过去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道声音:“穷则贵,富则睡,万法人生,唯余残喘,傲骨难留,不堪回首。”
摊主递灯的手顿了顿。
杨秦有些不满,这人好像不懂先来后到。
一位青年穿过人群,见到杨秦眼前一亮:“你是那个三味书肆的伙计?”
三味书肆正是郑老的铺子,杨秦打量了这人一番,恩,长得挺干净,身上的衣服虽然洗的发白,胜在整洁。可惜自己不认识啊。
青年急急忙忙又解释一番:“我去找你的时候,新来的伙计说你回去了,我正想谢谢你呢。”
杨秦满脸麻木,青年又说:“就是上次你说五百文文抄一本的,还让我在纸上写了一段话。”
杨秦更是麻木,那个方法还是自己和郑老提的,来抄书的又不止一个,流程是一样的,谁知道你是那个。
“哥哥。”一个小女孩扶着一位妇人走了进来,妇人脸色有些发黄,青年赶紧上前扶住:”阿娘,对不起,一时太激动把您忘了。”
妇人摇了摇头,温和的看着青年,又说道:“他就是你说的那个恩人?”
青年点点头。
妇人对着杨秦微微伏身:“老生多谢公子。”
杨秦也赶紧将她扶起,对着赵亦看了看,眼里发出疑问:我有帮过谁吗?
赵亦一直不理他。
杨秦又求救的看了看赵瑾玉,赵瑾玉这才过来一起扶起妇人:“这是应该的,你先起来。”
应该啥,他什么都不知道啊。
小女孩拉了拉青年的衣角:“哥哥,蓉儿要灯。”
青年尴尬的摸了摸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