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病情稳定下来了,在吃几天的药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一直忙到凌晨,村民们才散去,杨凡裹了裹衣襟,便要和杨健去休息。大伯母慈祥的摆了摆手让两人离去,她也要回房里休息一下,好继续照看大伯父。
躺在床上的杨健不久便打起了呼噜,有些睡不着的杨凡抬起头仰望着漫天的繁星,心里有些迷茫,自己该何去何从?想了良久也是毫无头绪,便不再想。轻声的叹了口气,便躺回了床上。
江南的早上雾气蒙蒙,一阵阵凉风吹过,宣告着深秋的到来,村边的小道上不时的有勤快的村民出来打水,碰见杨凡时总会善意的打一个招呼,点点头便擦肩而过,没有刻意的寒暄,也没有虚假的热情。这种生活有时候往往更让人迷醉。但是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这种短暂的宁静被远处的一个声音打破。“凡弟,你怎么出来了,也不嫌冷。说着便搓了搓手,吐一口哈气。”
“没什么,最近总是觉少,所以出来走走,大伯父他怎么样了?”
“据娘说,好很多了,今早上还喝了半碗小米粥呢,这还要多亏了你的帮忙。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杨健郁闷的挠挠头。
杨凡淡淡的笑了一声“我们是兄弟,有什么谢不谢的。一会我就要回去了,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啊?”
“还不知道呢,应该还要和老夫子念半年的书。至于以后,等念完了书在说吧。”之后便是良久的沉默。
回到家后,杨凡去看了一下大伯父,脸色比昨天要好很多,睡的也更加的沉稳一些。看了一眼大伯母便轻声的告了别。大伯母有些不舍的拉着杨凡的手,不愿意让杨凡离开,可是又碍于躺在床上的杨仁礼,便叹了口气,送杨凡走。
“路上要小心些,早早的回去”大伯母轻声的说道。
杨凡点了点头,深深的看了一眼杨健和大伯母便转身的离去,此去一别,不知何年才能再次相见。
......
......
回到小田村已过了半晌,在家吃了口饭,便带着礼物前去拜访魏老夫子,对于这位古板的老学究,杨凡心中从来不缺少敬意。
魏老夫子家是一个青瓦茅草房,家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位年老的妇人“你找谁?”
杨凡恭敬的答道“我是先生的学生,杨凡。”
“哦,你就是那个杨凡呀,听老头子说你很聪明呢。”
妇人笑着把杨凡请了进去张口喊道“老头子,你看谁来看你了”
魏老夫子最近很闲,偶尔的教教课,只是一直便没有见过那个叫杨凡的少年,觉得有些遗憾,以为其不再读书了。直到前天回来请全村吃饭时,才知道去了城里。
听到夫人喊自己,便慢悠悠的走了出去,有些意外的看到杨凡拎着东西站在门口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便开口问道“你回来了?”
“恩,学生日前有事便离开了一趟,一直没有回来看望先生,还请先生勿怪,”接着沉吟了一下便又说道“学生这次前来看望先生是向先生告别的,学生不日就要进县读书。以后怕是不能在聆听先生的教诲了。”说完便躬身施了一礼。
魏老夫子平静的点了点头,心里并没有吃惊,这学生日后注定是要腾飞九天的,一个小小的村子是困不住他的。淡淡的“恩”了一声,便转身进了屋子里。一盏茶的功夫便拿出笔墨和一个本《论语》递给了杨凡。并开口说道“这本论语上我在旁边做了很多的注解,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便看看。或许对你有些帮助。至于这支毛笔,是我自己做的,就送给你吧。虽然不珍贵,但也是一份心意。
杨凡心里有些感动的接过东西,郑重的向其再一次施礼。并说道“先生的恩情,学生不会忘记。先生保重”说完便放下礼物轻轻的退出门外。
看到出去的杨凡。魏老夫欣慰的点点头,此子不是池中之物,留下个善缘并没有错。
对于杨凡,小田村的村民都很感谢他,认为这个少年是个有本事的人,路上遇见了总会笑着打声招呼“回来了,杨家小子。”
村民们的热情总会让杨凡心里生出淡淡的好感,也总会微笑着回应。偶尔会有村里的顽童穿着开裆裤跑来跑去,并一脸天真的问杨凡“为什么蚂蚁总是要搬家?”对于顽童的提问,杨凡总是耐心的告诉他“那是因为村里要下雨了,蚂蚁要收拾粮食,要不就会饿肚子了。得到回答的顽童笑嘻嘻的继续着玩蚂蚁的游戏,村里的大树下总会坐着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笑眯眯的看着顽童嬉戏,不时的大笑几声。这样的天伦之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件为数不多的幸福。
看见杨凡走了过来,村里的张老头指了指地上的板凳让杨凡坐下。并笑眯眯的问了一句“书读的如何”
恭敬的回答了张老头的问题,这让张老头很满意,看看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还知道礼数。与几位老人聊了一会,杨凡有些惊讶的问道“大爷,每天的两顿稀饭,能吃饱吗?”
张老头叹了口气随即撇了撇嘴,“吃不饱又能怎么样,今年赶上了好的收成,交了税,也只不过剩下了五层的收成,一家老小,能吃上两顿饭就烧高香了。”杨凡心中有所悟。便恭敬的告辞离开。
回到家里,马氏早早的已经把碗饭弄上了饭桌,看到儿子回来便让其赶紧洗手上桌,一会饭菜都该凉了。杨父撇了一眼儿子,便开口说道“今天去老夫子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