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允冲着元祐帝拱手道:“臣觉得陛下的亲军,似乎还差了一支!”
“亲军?”元祐帝微微皱眉,摇摇头道:“如今国库虽然充盈,但朝廷的开支同样不小,若是要新建一军的话,只怕还要细细考量!”
左手食指一下又一下的敲击着桌面,思维已经顺着卫允的提议,往下发散了。
卫允却微微笑道:“臣倒是觉得,陛下有些过虑了!”
敲击着桌面的食指忽然一顿,悬在半空,元祐帝看着卫允:“此话怎讲?”
卫允道:“回陛下,如今我大周文风之盛,超越往昔不知多少;文官们素来自诩清贵,其家族子弟,也多是走的读书科考的路子。
就连不少勋贵之家的子弟,走的也是读书科举一途,纵数满汴京,那些成日里在界面上晃荡,无所事事,招猫逗狗的勋贵子弟,也不到百五十人!
况且这些勋贵之家,哪一个家中不是良田千倾,广厦百间,他们看重的,可不是陛下给多少俸禄,不过是想为自家子侄谋一个好去处罢了!
是以臣以为,陛下不用给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只要将新军冠以天子亲军的名头,且向百官,向世人言明,此新军是直接向陛下负责的,各级衙门都无权过问!”
元祐帝眉心的皱纹散了一些,可却依旧没有完全散去,有些疑惑的道:“若是这样的话,倒是能吸引一批人,可朕那么那么多的精力去管他们,每日的奏折堆积如山,朕还觉得时间一直都不够用呢!
还有,新军建成之后,又该怎么给他们安排差事?总不能让朕花钱白养他们吧!”
卫允自信的笑着道:“陛下莫急,且容臣慢慢道来!”眼中闪烁着飞扬的神采,目光炯炯。
元祐帝忙道:“快说快说,和朕还卖什么关子,当心朕让人打你的板子!”
一言不合就打板子,成,你是皇帝,你说了算!卫允心里虽有些腹诽,可嘴上却半点都没停:“自然无须陛下亲自管束他们,陛下只需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让他来统领这批新军,最好是能够镇得住场面的。
然后让他们配合五城兵马司和开封府,维持汴京街面上的治安,若再有无故在京中纵马驰骋,欺压百姓者,着他们将其扣押审讯,量情处置即可!
陛下还可以时不时的给他们安排一些比较费力,但又无甚危险的任务,平日里便让他们探听消息,考察民情。
这些个纨绔子弟们,别的本事或许没有,但是汴京城中的三教九流,青楼妓馆,只怕他们比谁都要清楚!
!”
卫允捧着书,躬身礼道:“谢陛下体谅!”
元祐帝的目光却始终都在手中的奏折之上,未曾看卫允一眼,不咸不淡的道:“卫爱卿愣着干什么?为何还不开始?”
随时疑问,可元祐帝的语气之中,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实则是在催促卫允赶紧开始。
卫允这才反应过来,坐在小太监搬来的小杌子上,忙将目光落在手中的孝经之上,轻轻的干咳两声,润了润喉咙,从第一页开始,朗声诵读起来。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
即将满十五周岁的卫允,已然开始有了一分踏入变声期的意思,声音不再似原先那般清脆,带着丝丝沙哑,听起来又没有成年人的沧桑,倒是有几分怪异。
总的来说,卫允现在的声音并不如王离和刘明来的好听,元祐帝为何不召他们二人前来侍读,偏偏是自己,难不成元祐帝就是喜欢这种有些别扭的声音?
卫允有些摸不清头脑,索性便不去想,没得浪费自己的脑细胞,费神费力的,左右不过是读读书,又不要自己干嘛!
再说了,谁叫别人是皇帝,而卫允自己却只是个臣子呢!想要翻身把歌唱,且慢慢熬着吧!
等到元祐帝嗝屁归天之后,倒是可以来个马后炮,只要别被人听到就好!
一次召见,卫允便连升sān_jí,直接从正七品的编修,变成了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着的可是秦家,那个曾经的帝师,秦老太傅,如今可依旧健在,虽然已经致仕,可秦家的势力,在大周,在汴京,可谓是根深蒂固。
甚至有些人,将元祐帝对卫允的提拔,当成了元祐帝对秦家的提拔,对如已然告老还乡,在江都颐养天年的秦老太傅的一种变相补偿,毕竟,如今秦家的第三代,并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出众的后辈,而卫允这个出色的外姓弟子,就成了当之无愧的人选。
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不过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员,可不会理会卫允一个小小的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纵使是升官升的快一些又何妨,那也只能是在四品之前,一旦到了四品,还想继续往上爬的话,机会,运气,还有实力,缺一不可。
否则的话,元祐帝就算再喜欢卫允,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把他放到那些重要的位置上,毕竟坑位只有那么多,可想要种下去的萝卜,可不止卫允这么一颗。